为切实保障校园安全,增强师生对校园常见传染病的防范意识,培养学生健全人格和良好心理品质,促进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进一步发展。11月9日下午,我校保健医邸彦品为全体班主任举行了关于传染病防控知识的讲座。
培训中,我校保健医生邸彦品对秋冬季流行性感冒及普通感冒、诺如病毒、水痘、手足口病等常见传染病的临床表现、传染源、传播途径、主要症状、易感人群、预防措施和卫生消毒要求等几个方面进行了详细地讲解,从细节处要求老师做好传染病预防工作,密切关注学生身体健康情况,做到早发现、早报告、早隔离、早诊断、早治疗。
流感:
潜伏期为2-3天。主要症状为发冷,发烧,体温迅速升到38-40℃,头痛、全身无力,其他症状有眼球疼痛、腰背和四肢酸痛、厌食、恶心、打喷嚏、鼻塞和流鼻涕等。
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:
腹泻或呕吐为主,儿童多呕吐,成人多腹泻水样便(无血便)、低烧、恶心、腹痛、头痛、畏寒和肌肉酸痛。
患者从其急性期至症状完全消失后72小时应进行隔离。
手足口病:
潜伏期为2-10天,平均3-5天,病程一般为7-10天。急性起病,发热,口腔粘膜出现散在疱疹,手、足和臀部出现斑丘疹、疱疹,疱疹周围可有炎性红晕,疱内液体较少。可伴有咳嗽、流涕、食欲不振等症状。部分患者无发热,仅表现为皮疹或疱疹。一般愈后良好。
流行性腮腺炎:
起病大多较急,无前驱症状。有发热、畏寒、头痛、肌痛、咽痛、食欲不佳、恶心、呕吐、全身不适等,数小时腮腺肿痛,逐渐明显,体温可达39℃以上。
潜伏期:14-25天,平均18天。
传染期:腮腺肿大前7天到肿大后9天。
风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:
1-5岁多发
临床表现:低热、发热1-2天后出疹,出疹快,退疹快(通常24小时疹子出齐,3天内消退)疹退后热退;耳后、枕部、颈后等浅表淋巴结肿大伴触痛;全身症状轻微,合并症少见。
传染期(隔离期):自发病前7天至出疹后4天。
麻疹:
潜伏期为6-18天。以发热、上呼吸道炎症、眼结膜炎及皮肤出现红色斑丘疹和颊黏膜上有麻疹黏膜斑,疹退后遗留色素沉着伴糠肤样脱屑为特征。
水痘:
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初次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
为自限性疾病,一般可获得终身免疫。
临床表现:发热、斑丘疹、疱疹(头皮开始,躯干多,四肢少),可伴有轻微的发热、头痛等全身症状。
秋冬季常见传染病防控提示
校保健医提醒班主任要加强卫生保健消毒,高度重视晨、午检工作,把预防工作做在日常、防在平常。对集中发热疫情特点、急性胃肠炎症状、流感样病例爆发、呕吐物处置、日常消毒配比及消毒方法等各方面工作进行了全面、细致讲解,掌握当日缺勤状况,尤其是因病缺课学生名单,及时记录完整信息,对因病缺勤学生要随时追访等。
健康教育,普及防病,增强免疫
开窗通风,定期消毒,科学防控
落实制度,加强监测,及时报告
发病处置,科学管理,防止蔓延
此次讲座,全体班主任认真聆听,对传染病的特点、传播途径以及预防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,做好笔记,积极主动学习预防秋冬季传染病的保健知识,努力筑起秋冬季传染病“防火墙”,为校园传染病有效防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,为平安校园和健康校园建设提供了有力保障。